俄总参谋长:美欲
这些人加盟小米的时候正是小米气势如虹,但是三年之后小米的成长性没有预想中那么高,职业发展和预期中的有落差很正常。 1/3三板公司是“僵尸”,住宿和餐饮业出”僵尸“几率最大 新三板“僵尸”遍地。读懂君看到,22只“僵尸股”2014年的净利润小于100万,甚至为负,不过它们的净利润在2015年集体暴涨,全部超过2000万元。 新三板“僵尸股”数量惊人。 讯腾智科(835097.OC)就是一个典型,公司拥有还不错的业绩,2015营业收入为5747万元,同比增长33.50%;净利润1082万元的,同比增长112%。目前新三板上万家企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也就是3760家企业是“僵尸股”。 注:各行业“僵尸股”分布情况 “僵尸股”成长性并不弱,2015年净利润增长率中位数达到56% 你可能会很绝望,“僵尸股”遍地,新三板太没前途了!停,先不要这么想。 这些“复活”的“僵尸股”,最主要特征就是:高成长。 但读懂君要提醒的是,除了企业规模和成长性,对于“僵尸股”,还有这一点要关注。不过,这些企业净利
一位用户反映,自己刚刚去了北京友友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大兴区的注册地点,但“大门紧锁”。 我不太相信内容线性成长可以成长成一个大公司或者是超级公司。我就讲两个例子,一个是巴菲特投过一些地方性的报纸,运营状况都非常好。 李丰:跟你相反,我觉得作为一个模式没问题。 我们第一次推出的时候,不超过半个小时就把3000份卖光了。 张伟:内容创业这个行业是无路狂奔,肯定没有现成的路,所以大家认准一件事情,各走各的路就好了。如果没有护城河的话,内容公司难道就是一个不断抖机灵去制造下一个爆款或者受欢迎产品的过程吗? 左志坚:内容产业的护城河就是人,就好像一个爆款餐厅的总厨。 张伟:我接着说关于内容创业焦虑的问题。 李丰:想问李翔,本质上你卖给用户的更多的是内容还是服务? 李翔:是结合在一起的。我觉得UGC是一个伪命题,UGC不是商业模式,它很难做迭代。 李丰:回到另外一个问题,你认为原来内容创作专业技能持有者在定价中是不合理的? 左志坚:因为他们是国有企业的一部分,是价值洼地,所以说这些人出来后,投资他们的话肯定是很值得的
强行以改变自勉,或许只能注定在打脸中成长了。只有成为媒体,才有基于该基础往别的方向发展可能性。 传统媒体人包括我自己过去也一样,高估了自己过去的优势、背景,产品化的能力不够,并不能把这些人和事连接在一起,从而变成产品。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其实是有天花板的,但是如果做成“得到”就好像没有天花板,手艺人罗振宇和包工头罗振宇是不一样的,如果可以找到15个罗振宇,就是15乘过去的收入。” 对于时下热议的知识付费,华尔街见闻创始人吴晓鹏认为,知识付费有很大成分是为知识相关的服务付费。 对于36氪这种行业属性非常强的媒体,可以往行业方向做延展。对于内容创业的未来路径,36氪创始人刘成城认为关键在于媒体本身能不能成为品牌,这也是打破媒体发展天花板的关键所在。这里面有很多服务的成分在里面。 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你的流量还是最核心的一个东西,是否完全转型成收费,我们看未来的数据再来做进一步的决策。 突破天花板的第一步是媒体。传统媒体人有太多的固有思维,到现在还没有产品化的概念。 2016年,寒潮汹涌。